Leaf and leave
藝術治療於虛擬實境藝術研究與創作
許佳媛、羅怡琳、張國威
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 研一
賴美奕、邱曉瑜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資傳四乙
林珮淳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 專任教授
摘要
數位化科技成熟後,講求光與速度,去物質化 (dematerialized) 的虛擬影像透過媒體四處傳播,複製已經不再是模仿、替代真實或是真實的幻覺,數位世界已然成為另外一種真實 (Rush, 1999)。因為影像可被轉換為數位語言,可被任意操弄,因而影像成為一種資訊(張恬君,2008)。科技的進步帶領人類進入新的領域階段,虛擬實境技術所帶給觀者的想像,讓觀者營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想像空間,而沉浸在自我的情境當中,虛擬實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使用者藉由簡單的介面,加上可攜式資料就可以體驗身歷其境的感受。而虛擬實境之場景可為人們所熟悉的周遭環境、或是無法肉眼所見、虛幻想像的空間,所以會因為觀者之背景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觀點,本文試著從藝術治療出發,檢視虛擬實境在藝術治療領域中的運用與發展。
PDF下載網址:
至 http://webhd.mcu.edu.tw 網路硬碟下載,分享名稱為 (Leaf & Leave)
第一章 緒論
i. 研究背景與動機
08年媽媽的逝世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從前總是自私的想追隨自我的腳步做自己喜歡的事,找了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回家,自以為是的以為可以成為她的驕傲,生命的無常讓我體驗了最重要的一堂課,即時的愛付出、關懷與陪伴才是對家人最溫暖的回饋;而對我來媽媽就像是一棵大樹,給我堅固而溫馨的庇護,我就像是隻忘情飛翔的鳥,以為樹會永遠為我守在原地,卻忘了她也會生病,也會乾枯。
親人的離去有時痛得讓人無法言喻,抓不到卻也丟不掉,只能在夢裡依戀,醒來卻徒留一場空虛,思念的蔓延使人終日鬱鬱寡歡,為求能撬開心靈上的枷鎖,宗教信仰成了託付,希望能藉由第三人的力量,傳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智慧情境治療系統」為藝術治療提供新的溝通媒體,透過系統的虛擬現實與接受治療人士的軀體動作產生互動,幫助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讓治療師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協助他們面對及克服負面感覺或自尊受損等情緒創傷(葉豪盛,2006)。藝術家的想像能力常想把藝術的創作過程推向一個不曾探測的未知範圍,這是一個虛擬的意向。可是當代科技的進步、媒體的強化,我們正嘗試把這一個虛擬的意向試圖讓它以實境般的面貌呈現出來。數位藝術讓我們在真與假、虛與實之間不斷游移轉晃。(郭忠坤,2005)。時代的進步讓科技能應用在更多的層面上,也許我們也能透過科技,做為情感上的依託。
ii. 研究目的
死亡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生命的告終,但常常是軀殼已經離去,濃烈的情感卻不會因為腐壞肉體而漸漸消逝,我們總是在面對親人和愛人死亡時陷入一種幽暗的氛圍中,有時寧可相信親愛的人仍以另一種形式存活在世界的某一個位置或是進入哪個交錯的時空裡,而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因為文字的發明,人有了不在現場而能說明訊息的能力,為了突破時、空的限制,所逐漸發展出來的傳播方式,此作希望能以文字傳達想念的思緒,即使在於不同時、空也能利用文字來發洩思念之情,並以民間流傳習俗「通靈」為作品發想,期望能藉由虛擬科技的進步,讓人們能透過虛擬意象,傳達送不到的文字情感,達慰藉,而能獲得力量,從心開始。
| ||||
1 則留言:
人生中最好的禮物就是屬於自己的一部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