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時光:回憶與記錄〉互動式錄像裝置藝術創作研究

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 / 98776131 / 羅怡琳
壹、緒論

一、創作研究背景

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環境變遷快速的年代裡,現代人每天超量的吸收了過多訊息、新知,而城市運作的步調快速,許多流行事物變成了一種短暫又盲目的追求,無論是城市景觀或生活模式,求新求變的速度幾乎讓人跟不上腳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對於當下的光影、空間裡的氛圍、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等,這些容易被忽略掉的部份,透過數位錄像的方式傳達出對生活回憶的訊息。

二、創作研究目的

科技的進步與生活型態的改變,衝擊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看法,包含藝術的界定也變的多元而複雜。每個人都有潛意識的思維或生活的回憶,藝術家對生活的點點滴往往有特別的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多久沒有緩下腳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對於每日生活其中的空間裡發生的變化又注意到多少呢?希望透過錄像的創作,記錄並轉化當下心中的情緒現象,傳達心中的藝術理念並記錄生命成長歷程。

三、創作研究流程
(圖一)為本創作流程架構,從一開始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架構,到文獻探討,與錄像藝術的相關性進一步的對於互動式錄像裝置藝術作品付諸創作實現。


貳、文獻探討

一、互動裝置藝術
(一)何謂互動
互動一詞所牽涉涵括的形式及範圍非常的廣泛,由字面上來解讀「互動interactive」ㄧ詞,原為交互、啟發的意思,亦指相互活動的狀態可以是表現的形式也是內容,Jensen,F.E更於1998年提到互動是指在特定的情況下,建立在兩個以上所組成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人與科技之間經由各種不同媒介的傳遞達到意念訊息上的交換;互動種類的多元化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形式不再受制於距離與空間,發訊者得以經由網路,電視,等數位科技媒體與收訊者進行溝通,達到訊息傳遞的目的。

(二)互動種類
在科技藝術的發展中「互動」之所以重要,是在於讓接收者不論在任何地情況下,都能經由媒介的傳遞正確的接受到該裝置所要傳遞出的資訊,根據Schwier & Misanchukep所提出互動的形式概念裡,大略將其互動分成反應、主動、雙向三個不同類型的模式(Schwier & Misanchukep,1993) :
1.反應式互動(reactive):意指接受者根據系統既定所提供的訊息,產生有限度的反應行為。
2.主動式互動(proactive):意指接受者可以自主的整合建構資訊,並主動的反應個人的需求及思考情況。
3.雙向式互動(mutual):是三種形式當中,層次較高的互動關係,意指互動的個體彼此間相互因應改變,如同真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行為。
(三)互動要素
以數位科技藝術來說,「互動」關係存在於接收者與裝置之間,簡單來說、這樣的行為-如同將裝置「擬人化」,猶如人與人之間口語的表達與情緒反應;歸納構成其互動的要素,大致上可分成控制、回應、即時互動、連結性、性格化、娛樂性等幾大要素,以下針對其要素說明:
1.控制權(user control):
面對裝置時,使用者可以輕易的掌控選擇互動的時間,內容及過程,當使用者可以自由掌控時,便可更輕易的接受到意念及訊息的傳達,進而達到互動的目的;因此使用者的控制權被視為互動的基本要素,也是形成互動關係的必需特質。
2.回應(responsiveness):
使用者面對裝置時根據接受到的訊息產生的反射行為,在這樣的過程中,每個訊息接連帶動兩者間的關係,並存在著一定的共通性,訊息如同指令,依據先前所傳遞的產生回應的動作。
3.即時性的互動(real time interaction)
同字義,所謂「即時性的互動」意指溝通的速度是立即且快速的,立即性的回應,可以更清楚的分辨知覺的感受,反應出的訊息,不但有助於改善整體間的互動關係,並可在溝通的過程中加強收訊者意念及訊息的接收程度,並提高關係間的滿意度。
4.連結性(connectedness)
裝置透過不同的媒介,連結傳達不同的訊息,形成連鎖效應引發出不同層度的回應,進而使其建立更頻繁的互動關係。
5.性格化(personalization)
意指裝置經由相同的形式提供資訊並與觀賞者建立關係,接收者在反應互動上所表現的差異性。
6.娛樂性(playfulness)
一個成功互動關係的建立,是經由具備感官上的娛樂性質及資訊,來此強化提升兩者間的感受能力,換句話來說,當兩者間所存在的娛樂性質提升時,相對的也可提高訊息的感知能力,增加互動的頻率。
二、錄像藝術
(一)何錄像藝術之定義與起源
「Video」一詞的直接詞義是指以電視、錄像、視頻,作為一種電子媒介,然而在這些媒介未出現之前,二十世紀初期的攝影、霓虹燈、電子機械等手段已經在未來主義、達達主義、構成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被使用,如今藉著電子科學的手段和藝術的結合即形成了科技藝術(Technology Art)。對於「Video Art」林志明解釋:「雖然Video 在台灣大都用『錄影』,不過『錄影』在台灣反而過度像是技術的東西,因而『錄影藝術』容易被讀為如何把影像錄好的藝術。因此,『Video』一詞譯作『錄影』,而『Video Art』則可稱為『錄像藝術』。
簡單來說,所謂的錄像藝術(Video Art)指的是利用錄影器材擷取聲音及影像的技術,並經由視訊、音效的編輯將錄像影帶或DVD運用至單頻或裝置藝術當中,時至今日伴隨著科技不斷的演進,表現手法的求新求變,跨媒材結合的多元化,錄像藝術發展至此演變至各式各樣高科技媒體結合的「錄像裝置」-Video Installation。

(二)互動錄像藝術之分類與發展脈絡
(1) 錄像藝術之分類
錄像藝術由60年代發展至今,雖已有一段時日,但許多人對於錄像藝術仍存在著模糊的印象,人們在諾大的空間中,作品以錄像影片的方式呈現,不斷的重複或以剪接的方式,繁複且冗長的不斷播送,對於一般大眾而言往往感到疑問且困惑,整體來說、「錄像裝置」-是指運用影像媒體從事空間裝置的特殊手法 ,以作品的展現形式及實驗傾向而言錄像藝術在其表現上,歸納其屬性大致可歸納成以下四大類別:
1.具視覺藝術傾向、抽象合成表現的錄像藝術
2.紀錄性質、社會批判的錄像藝術
3.以藝術表演為主體、結合表演及概念藝術的錄像創作
4.以空間為主體,環境中的錄像藝術
(2) 錄像藝術與投影裝置應用類型
錄像藝術作品的多元表現形式,早已從單頻道的播映方式,轉變為結合展覽場空間,甚至是結合數位電子設備,呈現極為寬泛及富魅力的展出形式。因而這樣的創作型態在國際大展中蔚為風潮,不僅是相當的時代背景因素的支持,同時也是藝術對於這個以影音構成全面美學化的時代所做出的反思和回應。
陳永賢教授以錄像藝術的歷史與背景作為經緯軸線,依據藝術家創作實踐、作品內容將錄像藝術區分為八大類型:
(一)電視傳媒的擴充與影響、(二)實況紀錄與紀實錄像、(三)錄像中的身體行為、(四)觀文本精神與觀念錄像、(五)反饋錄像與技術實驗、(六)電影與錄像的影像轉化、(七)結合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八)物件與投影裝置。
(3) 互動式錄像裝置
本裝置作品主要探討影像與聲音之間的對應過程,利用影像的光波變化來轉變為聲音的音波 頻率。在TUI設計上則以相機形態的概念出發做為人機互動的實體,讓使用者用手與身體 就能直覺性的與裝置互動。藝術概念則是希望能再現達達主義藝術家杜象下樓梯的裸女作品 ,透過互動裝置呈現出人類肢體行為之連續動態表現,讓使用者能經由觀看自我一秒內的分 割影像畫面,搭配對應過後的聲音呈現,體會看不見的無形時間流。

時光跡 Split Second
(圖六)資料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n9W4jOGBnA8
意識的時間狀態 - 過去、現在、未來。消失的時態隱匿在何處?不具時間,不佔空間,但是卻牢牢地盤據。閉上眼睛,才到的了夢境。點燃無意識的燭火,看到自己。開始說話,光崩解。夢流離。延續在創作中,對異度感知、無意識與夢的探索。這個作品構想以觀眾身體感知的探索、行走與空間影像、光影互動的手法,將意識底層翻至 表層,成為「真實」的經驗。(2006)

消失的時態 The Missed Tenses
(圖七)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a4DSzXOkKM

當觀眾進入房間,在平台上蠟燭燈。觀眾可以把上面的蠟燭不同對象的半透明白盒,點燃了各個部分的秘密故事的回憶。“關於光的時間”給我的光。點燃一盞燈,一個吻,一個夢想,和宇宙點亮的時間,笑聲在風中,星星在天空時。回憶關於光
《時間投影機》可讓參觀民眾體驗突破傳統的影像控制、透過一種嶄新互動的操作形式:藉由觸碰螢幕,參觀民眾即可同時將影像快轉或倒退,例如:隨心所欲地將選取的影像搖晃或扭曲變形、快轉或迴帶、將影像拉近或推遠、從白天的景像推向夜景等。以互動方式將影片中剪輯的各段時空資料重組處理成二維的時間序,同時藉由具體又具人性化的人機介面,使觀眾透過自己的手實際深刻地感受時空實體的塑造。這是第一件以互動方式來隨意操控影像「時空」順序的裝置作品,以這樣的形式而言,《時間投影機》可視為人類能依自己的速度節奏和意志將影像時空順序重塑探索的一種研究介面,也可視為將一般影像重製成即時互動的立體影像機器。註:Khronos來自於希臘神話,意指「時間」。

時間投影機 The Khronos Projector
(圖九)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2pJf5Xe9Mg
參、創作理念與方法
創作理念
「時間」是多麼抽象的名詞,在過去沒有錄像設備時人們總是讓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過去的時間無法再追回只能留在回憶裡。想起小時候到現在的所經歷的時間跟日子,由於自己本身沒有喜歡拍照的緣故使得現在只能靠著自己的記憶回想過去所發生的事情,而過去的時間中有些經歷是美好的有些經歷是希望能再重來一次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達到的,怎麼樣才能不浪費時間不讓時間就這麼消失以及能控制時間、掌握時間、留下回憶,這些是多麼難的事啊!
錄像是現今能將生活中所經歷的事件拍攝記錄的工具,許多人們利用錄像的技術拍攝生活的點點滴滴做為將來的回憶,而希望利用這次作品的創作來表現出時間是可被掌握的,利用互動的介面讓觀眾在時間上能更珍惜時間也讓觀眾知道時間是很容易流逝的。
創作方法
一、 場景佈置為一片布幕以及一台投影機和一台Webcam。
二、 影片的拍攝是找一個定點拍攝一天24小時的景象,在無人經過是影片是循環在播放的,象徵一天的景象。
三、 當有人站在布幕前時,Webcam將會感應而影片將停止播放停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影片上將會出現一個像時鐘的轉盤,觀眾將用手部的活動來轉動這個轉盤,轉盤上有許多的時間點,當觀眾旋轉時間點時,影片也將快速的呈現到當下的時間點上。

(一)創作使用軟體
Adobe Premiere、編寫程式軟體
(二)創作使用設備
投影幕(Projectors)、電腦server主機 (Server)、視訊(Webcam)

肆、創作呈現與説明
(一)展場示意圖説明(圖十八)

投影幕由投影機投射出所拍攝出的影片,而影片由左到右循環播放,當觀眾站立至投影幕前端時影片將靜止而利用Webcam的感應觀眾利用手部的揮動程度大小的不同來控制影片的播放速度,呈現出時間是可由人們所控制。



伍、網路文獻
1. http://www.ylib.com/art/artist/200606/artist01.html 藝術家都這麼說
2. http://mfa.techart.tnua.edu.tw/~gmyuan/mediaart/?cat=29 媒體藝術

參考論文與期刊
陳志建,換日線–時序解構與環場紀實,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科技研究所碩士班,民96

林昆穎,波 一體論--水良克先生,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科技研究所碩士班,民96

朱其(2005)《Video:20 世紀後期的新媒介藝術》(新媒介藝術叢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1。

張晏瑋,《Little by Little》-錄像裝置藝術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民97

楊志豪,高速的滯留:時間拼圖與空間虛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科技研究所碩士班,民94

江莉萍,《180度雜訊Ⅱ》錄像裝置藝術之探討與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民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