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97776132/倪孝慈
[Photo]布魯斯Nauman生平(出生1941年12月6日,在韋恩堡,印第安納)是一位當代美國藝術家。 他的實踐跨過各種各樣的媒介包括雕塑、攝影、氖、錄影、圖畫和表現。
生活和工作Nauman在Wisconsin Madison University學習了數學與William T. in prestige和Robert ARNESON的物理而藝術則是在UC, Davis學習。
1966年,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南加利福尼亞作為一位藝術家和兼職輔導員 。
1968年他遇見了歌手和表現藝術家MEREDITH member。
1969年底 NAUMAN開始了他藝術性的工作為畫家,但是很快擴充了加入觀念性的形式,繞過流行藝術和簡單派統治形式主義。在這個早期的期間NAUMAN開始做黏土的雕塑、玻璃纖維和聚酯樹脂和其他非傳統的材料。他創造了消極空間他自己的身體的塑像部分,合並了氖燈到雕塑裡,並且做了他現在熟悉的霓虹系列做品。
1970年之前, NAUMAN由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和DÜSSELDORF的畫廊代表。
1972年,他的作品在洛杉磯縣和惠特尼博物館展出,這樣一位年輕藝術家的貢獻被提出來了。
20世紀80年代他搬到新墨西哥。
NAUMAN廣泛被認為是在最重要的生存美國藝術家之中。 在過去四十年期間,他的 工作在探險它的範圍依然是恆定,並且同時變化。 NAUMAN的工作使用從簡單派和觀念性藝術到影片和錄像藝術,一系列的題材和想法一貫地出現形式: 使用身體作為材料; 藝術和語言的綜合化; 藝術和建築學關係;並且這樣二分化象隱含和揭示。最近陳述的紐約時報: 「在最低綱領派錄像和表現藝術的一個先驅和表面上不可限量的通用性的雕刻家, NAUMAN先生是著名和且令人敬佩的當代重要藝術家」。
他的工作在語言上描繪為興趣,經常以嬉戲,惡作劇方式。 例如,從後方或者照片區域的恐懼樂趣跑的氖出故障。
literalises標題詞組和展示藝術家的胳膊在他的之後。 然而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在Nauman的實踐中心。 他似乎由通信和語言固有問題的本質迷住,並且藝術家的角色作為視覺標誌推測的通信裝置和操作者。
榮譽
1993年, Nauman得到了在藝術(以色列獎)的狼獎他卓越的工作作為一位雕刻家和他對二十世紀藝術非凡的貢獻。
1989年,與藝術家Susan ROTHENBERG結婚。
1999年,他接受了Venice compared to peaceful Nair的金黃獅子。
2004年他明確地創造了他的工作原材料顯示的在Modern TATE。
2006年Artfacts.net排列了Nauman作為生存藝術家之中的第一,跟隨 Gerhard ・ Richter和Robert RAUSCHENBERG。
2008年1月25日,教育和文化事理(ECA) 美國局宣佈了布魯斯Nauman的選擇作為美國代表到2009年威尼斯比安奈爾。
觀念藝術 Conceptual Art (七十年代產生的新派別)
觀念藝術的雛形在達達主義,普普藝術的一路上就已經形成,不過『觀念』成為一種『作品』,這是在六十年代的末期才經由『觀念藝術』確定,並且在七十年代開始受到注意。觀念藝術的創作手段運用了很多的『實物』,他們在運用實物的創作是『有明顯企圖』的、關心現實生活的,這種心情是比較接近普普藝術,所以應該是把他歸入普普藝術的系統裡。
觀念藝術的『作品』有一種特質似乎脫離了視覺藝術的基本原則,那就是:視覺藝術不論『抽象』或是『具象』,呈現的都是一種『現象』,都是眼睛看得見的;而觀念藝術所謂的作品卻是一種『想像』、一種『意象』,這個作品是看不見的。這一點似乎令人感到茫然。不管是茫不茫然,面對觀念藝術時至少還是需要瞭解:他們的『作品』是你心中最後的感想、是看不見的。所以,面對觀念藝術時需要的不只是『觀看』,而是『觀想』。至於『觀』了之後會『想』出個什麼樣子?
作品介紹
[Photo] 《100個生與死》(100 Live and Die)運用顏色各異的霓虹燈管,彎折成各類的文字符號,整齊地 排列於牆上,「Love and Die」、「Kill and Live」、「Play and Die」、「Sleep and Live」……宛如不可預測多變的人生,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Photo]《享受樂趣/美好生活》(Having Fun/Good Life)布魯斯‧諾曼借用霓虹燈廣告牌的技術創作了這件作品。作品由兩個稍微有一些重疊的字母螺旋組成。所有字母都做成廣告用的霓虹燈字樣,顏色艷麗,呈紅、藍、綠、粉等色。右邊一個螺旋由這樣的句子組成︰我生活在我享受樂趣的美好生活之中,你生活在你享受樂趣的美好生活之中,我們生活在我們享受樂趣的美好生活之中,這就是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樂趣。
[Photo]《單腳走路》當Bruce Nauman以矯飾主義的身體行走在方框之中,身體是一個奇異的容貌,他的動作是對應矯飾主義的雕塑,而發展出來的 ; 而在這件作品中,改變身體習以為常的動作,改變我們“走路“的如實的經驗,試圖發展身體的變形輪廓,加上了聲音,看似輕巧的腳步卻搭上沈重的機械腳步聲,增加它的詭異、衝突、不真實。
[Photo] 《老鼠與球棒》是由6個電視螢幕與透明的塑膠箱裝置而成的作品,作者於螢幕中充滿憤怒的不斷以球棒擊打著不明的袋裝物體,另一個螢幕則是老鼠倉皇奔逃的影像,觀者會因同時接收影像而將原不相關的事件時空連結在一起,也會因此產生一種同理的無助心情。
影片欣賞:
http://tw.youtube.com/watch?v=LDuvLc_FAXEhttp://tw.youtube.com/watch?v=rkfOgavdhak http://tw.youtube.com/watch?v=VugLUa47sLI
資料來源:
http://flickr.com/search/?q=bruce+Naumanhttp://images.google.com./http://www.ylib.com/art/artist/200606/artist01.htmlhttp://www.macauart.net/Comment/ContentC.asp?cid=100&id=457http://en.wikipedia.org/wiki/Bruce_Nauman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