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設計管理研究所 | 98776094 | 李永漢
「光怪,Funky Light」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次展覽主題為「光怪Funky Light」,為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的活動。在網路上看到了舉辦場地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主展館,向外擴及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西門紅樓、台北哥德學院(德國文化中心)、華山創意園區共五個場所,並整合台北數位藝術獎、數位藝術評論獎、創作論壇、數位內容學院動畫日、KT科技藝術獎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行項目及單位,共組成今年的台北數位藝術節。應校外教學之因前來參觀,上一次前來台北當代藝術館朝拜已經是追溯到Spain toy’s Exhibition在2006年之際…




以「光怪」為主題,展現光影結合數位創作的藝術作品。這次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創作者國際邀請展的作品,以光作為科技極端發達的隱喻,或以互動裝置來表現當代世界的虛實幻境。當然也有不少台灣的設計是參與盛會。人類智力所營造的科學,改變了過往的一切世界觀。人們在超大的虛擬現實世界裡,所有事物的意義變得抽象,詮釋邏輯亦被完全打破。沈浸在想像之中,真實與非真實的世界相互被取代,我們像是被籠罩在一個超大的虛擬現實之中,享受著科技的便利。科技不僅創造人類的理想世界,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軌跡和文化價值。「光」抓住觀眾的視線,是作為引導,指點迷津,或成為引誘,惑亂心智,遊走於藝術與科學之間,創作者思考著科技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




放在角落的積木建築物,因為投影光線的變化,彷彿活生生的物體,這是西班牙藝術家保羅‧巴布埃納的作品〈擴增雕塑〉。他利用疊影創造出3D效果,探討虛幻與真實的界線,利用投影光線對物體描繪出光影變化,讓建築物彷彿瞬間活了起來;卡斯登‧尼可萊則用「幻影」直接讓觀者走進另空間中,彷彿跳脫現實世界的感官。課程上看過的作品有展出的包括了「匍匐園」:創作者利用動力機械的原理,透過在MSN留下的訊息,以符號「!」「?」「。」「,」關鍵字作為驅動。當在電腦上打上這些符號時,這些有著符號「!」「?」「。」「,」的機器人便會因為驅動而開始活動;「原型」,這是利用Twitter作為驅動器,當人們交談時,利用了語言作為符號,當關鍵字出現時,便啟動了化學變化而產生結晶。經過時間的累積,像是將人們語言的累積,形成一種規則與慾望。對話的活動越多,作品也無限延伸;「點蝕成金」,以毛公鼎的外貌變化為主軸,利用觀賞著的呼吸作為驅動。當呼吸平順接觸時,透過手指接觸螢幕時,便可以將風化的毛公鼎點蝕成金。(但似乎流暢性有待改進);「互動音樂桌」應該算是裡面個人最喜歡的作品,因為我也曾經玩過樂團,所以能夠發出聲音的東西特別能夠引起我的注意。



除了參觀「光怪,Funky Light」,「國際動畫精選」剛好也再次展出,但因為這次參觀主要以「光怪」為主,所以這個部份不多家敘述。有興趣的人歡迎前來觀展,絕對值回票價~~(其實展覽是免費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