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發聲-




設計管理研究所97776141 張碩芳




一、摘要


人類生存的問題與地球生存的問題緊密相連,這些問題最終浮現是因為目前人類族群的過度擴張,甚至是病態性的擴張所造成的;人類為了自己的舒適與方便,極力消耗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以滿足自已的慾望,人類的真實觀與價值觀完全沈溺於消費性經濟,這種非永續的發展可以從永續地球所需要的主要元素遭受破壞的情形窺知。本作品使用「麥克風」實體互動介面來表達作品觀念,讓觀眾透過麥克風表達想法,進而加強觀眾對地球環境問題的思考。




二、創作理念


人類生存的問題與地球生存的問題緊密相連,這些問題最終浮現是因為目前人類族群的過度擴張,甚至是病態性的擴張所造成的;人類為了自己的舒適與方便,極力消耗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以滿足自已的慾望,人類的真實觀與價值觀完全沈溺於消費性經濟,這種非永續的發展可以從永續地球所需要的主要元素遭受破壞的情形窺知。當土壤、空氣、水被大量毒化,人類的需求再也無法滿足時,這種情形正是「以人類為中心」的真實與價值標準所產生後果。
但是未來是極具想像空間的,不像過去與現在一切都無法從頭來過。如同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我們現在能改變我們的想法,未來地球環境或許會充滿生命力,打破寂寥的生命力,如同幾百年前一樣。但也有可能會成為不適人居荒野禁地,只是這就會非常可悲了。  
  我們可以看見幾百年前與現今的差別,也可以決定未來的世界。現在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是要更好的自然環境或是糟到不行的荒地。




三、作品說明


作品名稱為「發聲」,發聲有兩個意義: (1)聲帶因振動而發出聲音。(2)表達某個想法。所以藉由這兩個意義,一方面說明本作品的互動方式是透過聲音進行,另一方面讓觀眾可以表達對環境的想法。 聲音雖是無形,但它的力量卻常常比有形的動作更為強烈,而音量的大小就像是力量的強弱,在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中,讓觀眾了解願意付出一點點力量(聲音),地球環境(螢幕)就會產生改變(長出植物),力量越大(聲音越大)或是力量越多(聲音的持續性),改變就越大。


四、裝置架構

4.1展示形式

1).準備一半開放空間,空間內色彩為純白。
2).在一面牆上使用投影。
3).空間前方有一個講桌,上面放一支麥克風。
4).使用者進入展場空間透過麥克風進行互動。

4.2互動流程

【步驟一】觀眾進入空間。
【步驟二】觀眾可以立刻看到前方的投影畫面。
【步驟三】觀眾可以講桌上的麥克風進行互動。
【步驟四】當觀眾對麥克風開始說話後,前方的投影畫面上會開始長出樹木。
【步驟五】電腦判斷觀眾的音量來決定樹木的生長狀況。
【步驟六】當觀眾不再發出聲音,電腦在一定的時間內無法接受到聲音的訊息。
【步驟七】觀眾會看到樹木開始消退的畫面。
【步驟八】最後就會回到原始畫面。

沒有留言: